哥林多后书1-5章注释


壹.保罗解说自己的职事(一~七)


一.问候(一1、2)

一1 保罗在书信的开始介绍自己是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必须一开始就这样说明自己的身分,因为哥林多教会中有人怀疑保罗是否真的由主所差遣。他的回应是,他并没有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这职事,也不是为人所任命,而是透过神的旨意,被差遣去作基督耶稣的工作。他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被呼召作使徒。这是他生命中一个不能忘记的经历,并且也是这个呼召叫他在许多痛苦的日子中坚持下去。他为基督作工,许多时候都受压过于他的负荷。若没有这个呼召的确证,他可能已放弃事奉,走回头路去了。

本节谈到提摩太,但这并不表示他曾协助保罗写成这信,只显示保罗写信时与他在一起。虽然当时他与保罗同在,但关于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动向,则有许多不能确定之处。

这信是写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神的教会表示那是属于神的信徒之集会。那并不是异教徒的集会,也不是非宗教的集会,而是一群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们从世人中被呼召出来归属于主。无疑保罗写这信时,仍记得他第一次怎样来到哥林多,并在那里传讲福音。沉迷于偶像崇拜和荒淫生活的人,都来相信耶稣基督是主,并蒙他奇妙的恩典所拯救。虽然哥林多教会后来面对着许多困难,但保罗想起这些亲爱的人,生命得到巨大的改变时,心中便充满喜乐。本书信不单是写给哥林多教会,也是给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的。亚该亚在希腊的南部;我们在信中会谈到马其顿,那是在希腊的北部。

一2 愿恩惠平安……是我们熟悉的问安语,并且叫我们想起亲爱的使徒保罗来。保罗要给神的子民最大的祝愿时,他不会以物质如金和银来作为祝愿的内容。他十分清楚这些东西很快便会消失,因而他愿读者得着属灵的祝福,如恩惠平安等,包括在天堂的这一边(即今世),要临到可怜之罪人的每一件美事。邓尼说:「恩惠是福音开始和结尾时的用字,而平安──灵魂的健全──是指基督在人心灵中所完成的工作。」(注1)这些祝福是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涌流出来的。神我们的父是源头,主耶稣基督是管道。保罗把主耶稣基督与父神相提并论,因为作为三位一体神之一,基督与父神是同等的。


二.安慰受苦者的职事(一3~11)

一3 由本节至11节,使徒保罗为了自己在困苦逼迫中得着的安慰而发出感谢。无疑,那安慰就是提多在马其顿带给他的好消息。其后保罗又指出,无论他受患难或得安慰,结果都是使他牧养的信徒得到好处。保罗是向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献上感恩。那是神在新约中一个完整的称谓。他不再被称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或雅各的神。现在他是主耶稣基督的父神。这名称也暗示了一个重大的真理,就是主耶稣既是神,也是人。神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这是指神与耶稣──神的儿子──的关系。但神也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这是指他与基督──神的儿子──的关系。此外,神也给描述为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所有慈悲和安慰都是从神来的。

一4 每当保罗受患难,他都知道神以安慰与他同在。他在这里说出神要安慰他的一个原因。神安慰他,好叫他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别人。对我们来说,「安慰」一词通常指伤心时所给予的慰藉。但在新约中,这词有更广的意义,指我们有需要或缺乏时,在我们身边的人给予我们鼓励和劝勉。本节教导我们的是实际的功课。我们受安慰,要记得向别人给予这安慰。我们不应逃避病人或丧家,却要飞往需要鼓励者的身边。我们受安慰不是为了得舒服,而是要作安慰者。

一5 保罗能安慰别人,因基督所赐的安慰,跟他所要忍耐的痛苦同等。这,基督的苦楚并不是指救主代赎时所受的苦。后者是独特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但基督徒既与基督相连,他们就能够,也确实地受苦。他们要忍受责备、拒绝、敌意、憎恨、被弃、被出卖等等。这些就是基督的苦楚,因为他在地上生活时曾受这些苦,并因为他身体的肢体经历这些苦楚时,他仍要忍受这些苦。在我们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参看赛六三9)。保罗在这里指出的要点是这些痛苦都有充足的补偿,那就是同享基督的安慰,这安慰是充充足足的。

一6 使徒保罗在其苦难和安慰中,都能看见当中的美善。无论苦难或安慰,都已被十字架净化了。他受患难,是为叫圣徒得安慰得拯救――不是使他们的灵魂得救,而是让他们有经历试炼的力量。他们会因保罗的忍耐力而得鼓舞,并认为神若能给保罗有足够恩典去忍受苦难,也必能给他们同样的恩典。当卢德福发现自己在「逆境的酒库中」,正如他常有的光景,他开始四处找寻主的一些「上好的酒」。他也许是从保罗的榜样学得这功课;保罗往往能带着泪眼找到彩虹。

使徒保罗所得着的安慰,会使哥林多信徒充满安慰,这安慰能叫他们忍受保罗所受的那样苦楚。只有那些经历过最深试炼的人,才知道对其它经历同样试炼的人该说什么话。一位失去了独生子的母亲较能安慰另一位经历同样创痛的母亲。天父痛失了独生爱子,便最能安慰那些失去所爱之人的人。

一7 保罗表示深信哥林多信徒既已知道为基督受苦的意义,也必经历到基督带安慰的帮助。对基督徒来说,他们不会只是受苦,基督的安慰常是随着受苦而临到的。我们也可以有保罗这样的信心。

当代圣经(英文圣经Living Bible的中译本)把3至7节意译如下:

我们有一位何等奇妙的神――他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是一切慈悲的泉源,当我们面对困难和试炼时,他也是安慰我们、赐我们力量的那一位。他为何要这样做?就是当别人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安慰和鼓励时,我们也能用神所赐的帮助和安慰来安慰他们……我们遭遇困难时,神安慰了我们――而这样,也为了帮助你们:从我们个人的经历,让你看见,神在你们经历同样苦楚时,会怎样温柔地安慰你们。他会给你们力量去忍受苦难。

一8 保罗讲论一般的苦难和安慰后,也特意谈到他最近所经历的一次重大的试炼。他不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众弟兄不晓得他在亚西亚遭遇的苦难。(亚西亚并不是指整片亚洲大陆,而是现今小亚细亚西部的一个省分。)保罗在这提到的苦难是什么?也许那是指在以弗所发生的暴乱(徒一九23~41)。有些人认为那是指一次严重的病患,又有人认为可能是指从哥林多而来,使人沮丧的消息。幸而,这段经文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知道准确的细节。

然而,那苦难极之沉重,保罗竟被压下去,连往常的耐力也不胜负荷,他甚至连活命的指望也绝了。

费廉思译本(JBP)的意译对理解本节颇有帮助:「那时我们完全被痛苦淹没了;担子极重,是过于我们能背负的;事实上,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完了。」

一9 保罗的前景十分黯淡,他已有被判死刑的感觉。若有人问他说:「是生还是死?」他必会说:「是死。」神容许他的仆人面临此绝境,以致他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叫死人复活的神无疑是用作无所不能的神的同义词。对于一个只有死路的人,保罗以为自己就是这样,能叫死人复活的神是他唯一的希望。

一10 在圣经英王钦定本的传统(和主要的抄本)中,保罗用了三种时态去谈论拯救:过去时态(曾救),现在时态(现在……救),和将来时态(将来还要救)。(注2) 若保罗所指的是以弗所的暴乱,那么,当时的境况就是暴乱忽然停止、他逃脱了(徒二○1)。保罗知道过去曾救他脱离险境的神,现在也能天天救他,而且会继续救他,直至最后,他要完全脱离世上灾难和逼迫的时候。

一11 保罗宽宏地假设哥林多的信徒在他经历这重大的试炼时,一直在为他祷告。实际上,许多信徒都在批评这位伟大的使徒,他们在施恩宝座前有否记念他其实很成疑问。然而,保罗却愿善意地解释他们的疑惑。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指保罗藉多人的祷告而蒙拯救的恩典。他认为他得以逃脱,全赖众圣徒的代求。他说由于许多人曾代祷,现在有许多人可以因祷告蒙应允而谢恩。


三.保罗改变计划的解释(一12~二17)

一12 保罗认为他可以倚靠信徒的祷告,因为他与他们相处,向来都很坦率。他可以夸口待他们正直,他的良心也见证他的行为是圣洁和诚实的,是从神而来的坦白真诚。他没有屈服于人的方法,而是藉着神所赐的、他不配得的力量(恩惠),在所有人面前直率地行事。这在哥林多信徒中间,应该是十分明显的。

一13 他过往与哥林多信徒相处,为人耿直,在本书中也一样。他所写的正是他要说的话。他们不需猜测字里行间的意义。这信的意思就在字面,是简单而明确的。保罗要说的话就是他们所念的、所认识的,他希望他们到底还是要认识,到底是指在他们活着的日子。

一14 哥林多教会已有几分认识保罗,即有些信徒已认识他,但却不是全部。忠实的信徒明白两个事实――他们要以保罗夸口,保罗在主耶稣的日子要以他们夸口。主耶稣的日子特别指基督审判的宝座,到时蒙救赎的人的事奉会得到评估和赏赐。保罗展望审判时,难免看见那些藉他的事奉而信主者的面孔。他们将会是他的喜爱和冠冕,他们也会因神藉保罗领他们到基督面前而欢欣。

一15 这样深信意指深信他们因保罗是耶稣基督的真使徒,因他毫无疑问是诚实的人,而感到欢欣。他希望确信必得着他们的信任、尊重和爱护,才到他们那里去。他早有意在前往马其顿之前先探访他们,然后从马其顿回程时再次造访。他们再得益处,是指两次探访,而不是一次。

一16 「再得益处」在本节进一步加以解释。如上述,保罗的计划是离开以弗所后,会渡到亚该亚,即哥林多所在的省分,然后北上马其顿。在马其顿传道后,他会返回哥林多。保罗希望他们给他送行往犹太去――这大概是指在接待和祷告上的支持,而不是金钱上的支持,因为他稍后指出他决意不接受他们的资助(一一7~10)。

一17 保罗原来的计划并没有实现。他从以弗所前往特罗亚,由于找不到提多,便直接往马其顿,取消了往哥林多的行程。因此,他在本节中问道:「我有此意,岂是反复不定么?」这大概就是诽谤他的人所说的。「保罗是无常、善变的!他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人可以是一个真使徒吗?」保罗质问哥林多信徒他是否一个不可信任的人。他所定的计划,是否公从情欲起的,因而结果忽是忽非?他是否只以舒适和便利作考虑?费廉思的译文颇能捕捉此神髓:「我们更改了计划,就表示我们是善变的吗?你们以为我是在开玩笑,说『是』而实『非』吗?」

一18 保罗把关乎行程的谈论转移到他的传道上。可能批评他的人说,若他说的话是不可靠的,他传的道也都是不足信的。

一19 保罗辩说,他的行动并不是不可靠的,因为他所传的救主是神圣、不变的那一位,在他里面并没有动摇或改变。保罗首次访问哥林多时,是与西拉和提摩太同去的(徒一八5),他们曾传讲那位可靠的神的儿子。「信息绝对不会不稳妥,因为是关乎那位不动摇的神的儿子。」辩论的要点是在灵里传扬主耶稣的人,不会有批评者所指控的行径。邓尼说:「保罗的论证可能被倡善者引用,但却没有批评者可这样捏造。」他怎可以传讲一位信实的神,而自己却言而无信?

一20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都在基督里应验了。所有在基督里看见神的应许得应验的人,都会说「阿们」:

我们靠着一个应许:打开圣经,我们仰望神,神说:「你们可藉基督得着这一切。」藉着信靠基督,我们向神说「阿们」。神透过基督说话,我们相信基督;基督俯就我们,我们的信心则向上伸展,而神的每一个应许都在基督里实现。我们在基督里,并透过基督,得着应许,并说:「主啊!是的;我信靠你。」这是一个出于信心的「是的」。(注3)

这一切都叫神因我们得荣耀。邓尼写道:「人的心灵渐渐明白,神已经超越他们的想象,为他们说了好话,而这些好话在他儿子里确实是稳妥、确定的。这样,神便得到荣耀。」

因我们这几个字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在基督里得到神的应许,是因西拉、提摩太、保罗等人的传讲。若保罗如他的对敌所指控的,是一个骗子,那么,神可以使用一个欺诈和说谎的人,去达致这样奇妙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21 保罗跟着指出,哥林多信徒和他都系于同一生命。神在信心建立了他们,在基督里,藉着神话语的工作坚固了他们。他也用圣灵膏他们,给予他们资格、力量,并教导他们。

一22 神又用印印了他们,并赐圣灵在他们心里作凭据。这里让我们认识圣灵的另外两个职事。印是一个拥有和确证的记号。圣灵住在信徒心内,标记着信徒现已属于神,他们已得到永恒的保证。这印当然是看不见的。别人不能藉我们身上的名牌认出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只能以圣灵充满的生命作证据。神也赐圣灵在他们心里作凭据,或说作保证金,以保证随后要得着整个产业。当神拯救一个人,他会赐圣灵在他心里。正如一个人得着圣灵,他也进入神完全的产业之中。圣灵今天在我们生命中所给予的祝福,在将来的一天,会完全属于我们。

一23 从本节至二章4节,保罗再回头处理哥林多信徒说他善变的指控,并率直地解释他不如期造访哥林多的原因。由于人不能分辨保罗内心直正的动机,他便呼吁神在这事上给他作见证。若保罗按他计划的时间探访哥林多,他可能要以强硬的态度来处理他们的问题。他可能因圣徒容忍教会中的罪而责备他们。他延迟了往哥林多的行程是要宽容他们,免他们痛苦忧伤。

一24 然而使徒保罗这样说,并不想任何人以为他要作哥林多教会的独裁者。因此,他补充说:「我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因为你们凭信才站立得住。」使徒保罗并非要管辖他们对基督的信心。他不希望他们以为他是暴君。相反,他和同工只是要帮助他们得着快乐,就是说,他愿意在他们的基督徒路上尽力协助他们,使他们的喜乐增加。

下半节可译作:「你们在信心上站立得住。」表示他们信仰上并没有需要改正之处,因为他们在这方面已站稳了。保罗期望他们改正的,并不关乎教义,而是在教会里的生活行为。

二1 本节接续第一章最后两节的话题。保罗进一步解释说,他没有按计划往哥林多去,是因为他的责备,必定无可避免地为他们带来忧愁。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这句话,似乎暗示他在使徒行传十八章1至17节记载的第一次探访之后,曾有一次叫他们伤心痛苦的探访。这次探访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14节和十三章1节也有暗示。

二2 若保罗到哥林多来责备信徒,他当然会使他们忧愁。然而,他自己也会感到忧愁,因为他原想在他们中间得到喜乐。正如雷历的翻译:「我若使你们不愉快,那么,除了忧愁的人以外,还有谁叫我快乐呢?我这样做一点也不会感到舒服。」

二3 与其因到访使双方都感到忧愁,保罗决定写一封信。他希望这封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哥林多信徒能对不顺从神的弟兄施加处分,而保罗下次来访时,不再因他与这群亲爱的人有紧张的关系而变得忧愁。

本节上半所指的是哥林多前书,还是一封已失传的信?许多人认为那不会是哥林多前书,因为第4节说该信是在心里难过痛苦,多多流泪的情况下写成的。其它学者却认为这描述很符合哥林多前书。可能保罗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哥林多信徒,而这信已经失传。大概他是在那次叫他们忧愁的探访(林后二1)之后写了这信的,并且委派了提多送去。这封信可能是二4、9,七8、12所指的。

无论那一个才是正确的观点,本节的意思是:保罗曾写信给哥林多信徒,以致他探访他们时,不会因那些应叫他快乐的人的忧愁而忧愁。他深信那使他快乐的事情,也会使他们快乐。从上文下理可见,他的意思是用敬虔的心来处理教会的纪律问题,会使双方都得快乐。

二4 我们在本节深深地体会一位伟大牧者的心肠。保罗因哥林多信徒容忍教会中存有罪而感到极其难过。这事使他心里难过痛苦,热泪涌流到他脸上。明显地,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罪的感觉,比哥林多信徒自己还要强烈。他们不应认为本信是要使他们难过,而应视之为保罗疼爱他们的明证。他希望先发出本信,叫他们有足够时间去补救现时的处境,以致他后来的探访,能使他们快乐。「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若有敬虔的人劝导或劝告我们,我们不应感到愤慨。相反地,我们应看这样的人是真正关心我们的。我们应视那义正词严的责备是出于神的,应为此而感恩。

二5 从本节至第11节,使徒保罗更直接地谈到形成这困境的事情。请留意保罗那极度的恩慈和关怀。他一次也没有提到那犯罪者的名字。有叫人忧愁的可能指哥林多前书五章1节的淫乱的人,或另一个在教会中捣乱的人。我们假设所指的是前者。保罗并不以为这是针对他的一个行动。这事也使所有信徒有几分忧愁。

二6 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同意对犯罪者执行纪律处分。他们显然已把他逐出教会。这行动已使他真诚地悔改,并且与主恢复和好的关系。现在保罗告诉哥林多信徒说,那人的责罚已经够了。他们毋须再延长惩罚期。下半节说是众人的责罚。有些人认为众人是指教会中过半数的人。有些则坚持那是指全体会众,除了那受罚的。后者认为处理教会问题时,过半数人的决定并不足够。他们说教会若让圣灵来带领,他们的决定应是一致的。

二7、8 现在那人已彻底悔改了,哥林多教会应赦免他、坚固他,重新让他进入教会的相交之中。他们若不这样行,他便有忧愁太过,甚至沉沦的危险。那就是说,他对获得赦免已感绝望,因而意志消沉。

哥林多信徒可以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伸出双手,以喜乐温柔重新接纳他。

二9 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是要试验圣徒。保罗给予他们一个机会表示是否按照保罗的吩咐,顺从神的话。当时他建议教会禁止那犯了罪的人回来聚会相交。他们按吩咐做了,证明真是顺从的。现在保罗希望他们作下一步的行动,就是接纳他再回来。

二10 费廉思意译本节为:「你们若赦免一个人,可以肯定我也赦免他。我个人若有什么需要赦免他的,在基督面前,我必赦免他。」保罗盼望圣徒知道,他们赦免那悔改了的犯罪者时,保罗是彻底与他们契合的。他若有什么要赦免,便是在基督面前,为他们赦免的。

本书信对教会纪律的强调显示出其重要性。然而,这题目在今天许多福音派教会中却被忽略了。这又显示了我们虽能宣称相信圣经的默示,但却会为了配合自己的计划而拒绝听从。

二11 教会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不执行纪律是危险的,同样地,若犯罪者真心悔改也不去宽赦他也是危险的。撒但常以狡猾的方法进入这样的处境。首先,他会使教会容忍罪去破坏她的见证,其次,若教会不与悔改者复和,他便会使这人忧愁过度。撒但若不能以恶行摧毁一个人,便会利用随着悔改而来的过度忧伤。

对于「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巴斯德说:

撒但利用各种计谋来使人转离真道:用筛子「筛」他们(路二二31),用「诡计」欺骗他们(本节),用「稗子」来「挤住」他们(太一三22),用「诡计」挑引他们(弗六11),象咆哮的狮子一样唬吓人(彼前五8),化作天使欺骗人(林后一一14),用「网罗」缠绕他们(提后二26)。(注4)

二12 保罗在这里重提他在第4节搁置了──关乎改变行程的题目。他并没有象先前宣布的那样如期到访哥林多。前段的经节解释说,他没有到访哥林多是为了避免自己严厉地责备他们。由本节至17节,保罗确实地说出他在这重要时刻的工作。如上文所说,保罗离开以弗所往特罗亚去,期望在那里遇见提多,得闻哥林多教会的消息。他到达特罗亚时,主奇妙地为他开了门,传基督的福音。

二13 虽然这是一个黄金机会,但保罗心里却感到不安,因为他没有遇见提多。哥林多教会成为他心里沉重的担子。他应留在特罗亚传基督的福音,还是继续前往马其顿?他作出了决定,要渡到马其顿去。读者会有兴趣知道哥林多信徒读到这话时有何反应。他们是否知道(也许带点羞愧)是他们的行为使保罗感到不安,并且他为了获悉他们的属灵景况,放弃了一个传福音的大好机会?

二14 保罗并没有被打败。无论他往那里去传扬基督,他都能夸胜。因而他从心里发出感谢: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罗伯逊说:

没有加以解释,保罗便跳出了沮丧的困境,象鸟儿一样奋力飞向喜乐的高处。他象鹰一样高翔,能骄傲地轻蔑那在他脚下的低谷。(注5)

保罗在这藉用了罗马胜利者之行列作象征。他们打胜了仗,光荣回国时,会牵着俘掳走过首都的街道。捧着香的人在两旁前进,香气便渗透在整个景象中。这样,保罗描述了主象一个得胜者,从特罗亚向着马其顿前进,并带同保罗前行。主藉着他的仆人,无论往那里去,都得胜利。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藉保罗渗透各处地方。迈耳写道:

无论他们往那里去,人都藉着他们认识基督更多;主那可爱的性情变得更显而易见。人会留意到空气中一阵清幽的香气,这香气把他们吸引到拿撒勒人耶稣的面前。(注6)

因此,保罗并不感到这场与撒但的争战是失败的,却知道主得胜了,他也在分尝这胜利。

二15 在保罗所说的胜利行列里,香气对得胜者来说表示一次光荣的胜利,但对俘掳来说却是一个不幸。因此,保罗谈到传福音有双重效果:对得救的人是一回事,对灭亡的人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事。对接受福音的人来说,那是荣耀之将来的保证;对其余的人,却是灭亡的预兆。然而,无论在那一景况,神都得着荣耀,因为在主来说,这个景况是恩典的香气,那个景况是公义的审判。迈耳说得好:

因此,若说我们对神来说是基督的香气,意思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让神想起耶稣在世的模样。由于神每天看顾着我们,我们必须让神从我们身上看见耶稣,并叫神想起(只是以人的话来表达)那奉献给神,作为馨香之祭的宝贵生命。(注7)

二16 对得救的人来说,基督徒是活的香气叫他活,但对那灭亡的人来说,却是死的香气叫他死。我们就是如费廉思所称的「生命的香气」,为信的人带来生命。但却为那些拒绝相信的人带来「灭亡的死味」。有一件旧约事件巧妙地解说了这双重的效果。神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后,便为他们带来死亡和破坏(撒上五)。但约柜送到俄别以东家后,却为他和他的家人带来祝福和昌盛(撒下六11)。传讲这信息能带来影响深远的后果,保罗想到这重大的责任时,便呼喊说:「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二17 加上「我们能」几个字,便较能看见16节与本节的关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我们能,因为我们没有为利混乱神的道」等等。(但仍要按三章5节来理解,保罗在那里说,他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许多人(注8)是指意图叫哥林多信徒离开保罗的犹太教师。这些人是怎样的?保罗说他们为私利贩卖、出卖神的道。他们有图利的动机。他们把神的工作变为可图利的职业。为利一词也用于那些在酒中搀进杂质的人。这些假师傅也把自己的道理搀进神的话语中。例如,他们把律法和恩典混淆了。

保罗并不是那些混乱神的道之人的一分子。他可以从四方面描述他的事工。首先是由于诚实,意指他的事工并没有任何隐瞒之处,是诚实的。在他的事工中并没有诈骗或托辞,每一件事都是公开的。罗伯逊幽默地解释这意思说:「保罗的浆果从表面的到底下的都一样好。」(注9)

其次,他描述他的事工是由于神。换句话说,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神的。神是信息的源头,而他也从神得着力量去继续作工。其后,他再加上在神面前,意思是保罗事奉神的时候,自觉神常常在看顾他,他感到要向神交待,并知道没有任何事可瞒过神的眼。最后,他再加上凭着基督讲道,意思是他是奉基督的名、凭着基督的权柄讲道,他作基督的发言人。


四.保罗的荐书(三1~5)

三1 在二章17节的下半,保罗用了四个清楚的语句来描述他的事工。他知道有些人,尤其是批评他的人,会觉得他在称赞自己。因此,他以一个问句开始本章,他说:「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么?」他说又并不表示他先前曾举荐自己。只是有人指控他这样做,现在他预期有人又再这样控告他。

岂象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么?保罗说的别人是指二章17节提到的假师傅。他们带着荐信来到哥林多,也许是从耶路撒冷带来的。极可能在他们离开哥林多的时候,也会带同哥林多教会的荐信。初期教会信徒从一处到另一处去的时候,往往会带同荐信。保罗在本节并非要阻止这种做法,而是巧妙地指出这些假师傅只能用这些信来举荐自己,否则,他们不能再拿出别的凭据!

三2 到哥林多来的犹太派基督徒质疑保罗的使徒权柄。他们否定他是基督真正的仆人。也许由于他们在哥林多信徒心中引起这疑问,以致哥林多信徒要求保罗下次来访时,要带同一封荐信。他已问他们是否需要这样一封信。他到哥林多来的时候,他们岂不是异教的偶像崇拜者吗?他岂没有领他们相信基督吗?主岂没有给他哥林多人的宝贵灵魂,作为他使徒事工的印记吗?这就是回应那质疑的答案。哥林多信徒本身就是保罗的荐信,写在他们心里,却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在保罗的情况里,一封白纸黑字的荐信是不必要的。哥林多信徒就是保罗所结的果子,而保罗则把他们铭记心中。不但如此,他们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指他们的悔改在整个地区里,是人所共知的。众人知道这些人有了改变,他们从偶像崇拜转而至敬拜神,现在正过着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他们是保罗属神事奉的明证。

三3 骤眼看来,本节似跟第2节相反。保罗曾说哥林多信徒是他的荐信,现在他又说他们是基督的信。在第2节,他说荐信是写在他心里;在本节下半,显然基督把荐信写在哥林多信徒心里。这些矛盾如何协调呢?答案是保罗在第2节指出哥林多信徒是他的荐信,本节便给予解释。也许我们把两节经文连起来,便可看见当中的关系:「你们是我们的荐信……因为说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换句话说,哥林多信徒是保罗的荐信,因为众人都清楚看见主已在他们生命里施恩工作。他们明显是基督徒。保罗既曾把他们领到主面前,他们便是他的荐信。这是说藉着我们修成的用意。在他们生命中作工的是主耶稣,但他是藉着保罗的工作去成就的。

保罗之敌人的荐信是用墨写的,保罗的荐信则是永生神的灵写的,因此是属神的。墨当然会褪色、被涂擦和破坏,但神的灵写在人心里是永恒不灭的。保罗再补充说基督的信并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到哥林多来的人并不能看见基督的信刻在纪念碑上,或置于市场中央,因为信是写在当地基督徒的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

保罗把石版和心版作对照的时候,无疑他心里也记着律法与福音的分别。当然律法是在西乃山上颁的,刻在两块石版上。但在福音之下,神透过写在人心里、恩典与爱的信息,得着人的顺服。保罗稍后要详细讲诵这题目,因为他在这里只略作暗示而已。

三4 我们听见保罗满有信心地谈到他的使徒职分和主交付他的工作,可能会问:「保罗你岂能这样确定地谈到这事?」问题的答案就在本节。为使徒职分而辩护看来好象是自我夸奖,但他在本节否定这样的说法。他说他的信心能站立在神面前,即他的信心能经得起神的细究。他对自己或自己的能力并没有信心,但因基督,并在信徒生命中看见的基督的工作,他找到事工的明证。哥林多信徒生命中显着的改变作了使徒保罗的举荐。

三5 保罗在本节再一次否认他凭着自己便足以成为耶稣基督的使徒。他事奉的能力并非从里面出来,乃是从上头而来。使徒保罗并不会急着邀功。他知道若不是神使他有能力承担这事工,就没有任何事能得以成就。


五.旧约与新约之对比(三6~18)

三6 讨论过自己的保荐和作工的资格后,保罗在这里详细地解释他的事工本身。在以下一段经文里,他把旧约(律法)与新约(福音)作一对比。他有充分的理由作这对比。在哥林多对他作出严厉批评的是犹太派基督徒。这些人意图把律法与恩典混淆。他们教导基督徒要遵守某部分的摩西律法,好能完全被神接纳。因此保罗在这里要显示新约是超越旧约的。他开始论到这题目时说,神使他胜任新约的执事。约就是应许、合约或圣约。旧约是神向摩西颁布的法律制度。在旧约下,人要顺服才得到祝福。那是行为之约。那是神与人之间的合约。人若履行义务,神也会守约。但由于行为在于人,所以不能达致公义。新约就是福音。在新约下,神藉着耶稣基督代赎的恩典,立约要无条件地赐福与人。新约下每一件事都在乎神而不在乎人,因此,新约能成就旧约所不能达到的。

保罗指出几样有关律法与福音的对比。他在本节开始第一个对比,说: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许多解释都认为本句的意思是,你若只看圣经外表、字面的字义,并按着字句去行,却不服从整篇的精意,你所得的祸害比帮助更多。法利赛人就是一个例证。他们行什一奉献一丝不苟,但对人却没有怜悯和爱心(太二三23)。虽然可以这样「应用」本段经文,但那却不是其解释。本节的字句是指摩西的律法,而精意则是指神恩惠的福音。保罗说字句是叫人死的时候,所指的是律法的作用。不能遵守圣诫的人都受到律法责备。「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加三10)神从没有意图用律法叫人活。相反地,律法的目的是叫人知罪,和判定人的罪。新约在这里称为精意,那是旧约中之预表和影象的应验。律法所要求但不能达到的,现在都由福音来成就。

戴伟舒扼要地说:

「字句」叫人死可见于旧约时代开始时,三千人在西乃山被杀;精意叫人活则可见于五旬节圣灵降临时,有三千人得救。(注10)

三7 本节和第8节继续两约的对照。使徒保罗在这里详细地对比那伴随着律法之颁布的荣光和福音的荣光。荣光一词在第三至四章出现了十七次。旧约被称为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这说法只可以指十诫。凡不能守诫的人都有被处死的可能(出一九13)。保罗没有说律法的颁布并不带有荣光,事实也并非如此。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颁赐十诫,神的同在和能力是清楚可见的(出一九)。事实上,摩西站在山上与神相交后,他的脸也开始发光,反照着神的荣光。因而,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他们定睛看着摩西便感到眩眼。但保罗加上一句很重要的话: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这话的意思是摩西脸上耀眼的光芒并不是永久的。那只是暂时性的荣光,是渐渐退去的。这里的属灵意义是旧约的荣光只是暂时的。律法有一个很明确的功用,就是要显露罪。律法表明神那圣洁的要求,而在这意义上是荣耀的。但这荣耀要等到基督的时代才赐给人;基督是律法的成全,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一○4)。律法是影儿,基督是实体。律法显明那将来的更美的事,而那些事要在世人的救主身上实现。

三8 若律法也有这荣耀的特质,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么?「属灵的职事」指福音。神的灵引导着福音的传讲,跟着神又把这灵赐予那些接受救恩好信息的人。「属灵的职事岂不(将会)……」,英译中这「将会」并不是指将来的时间,而是指一个无可避免的结果。若一个事实或景况存在,另一个事实便确实地「将会」出现。

三9 旧约在这里称为定罪的职事。定罪是旧约的结果。旧约律法把所有人定罪,因为没有人可以守全律法。然而,当中也有荣光。律法在当时有一个实际的目的和用途。但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何治说:「称义的职事是彰显公义的职事,人从而得称为义,免于从律法而来的责备。」(注11)福音的荣光并不是肉眼所能看见的,而是用心灵去领悟的深远的优点。各各他山的荣耀盖过西乃山的荣耀。

三10 虽然从一方面看,律法是有荣光的,但与新约相比的时候,就算不得有荣光了。本节让我们看见一个强烈的对比,说我们若把两约并排,其中一个的荣光便盖过另一个,即新约超越了旧约。罗伯逊说:「更大的荣光使那小的黯然无光。最少在一点上,旧约似是没有荣光的,因为新约有极大的光芒。」(注12)邓尼说:「阳光灿烂地照耀时,天空上就再没有别的荣光了。」(注13)

三11 若那废掉的有(直译作「带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直译作「在……里」)荣光了。我们应留意「带有」和「在……里」。本节的要点是:荣光随着律法的颁布而出现,但荣光却是新约的元素。颁布旧约时,荣光曾出现,但神恩惠的福音本身是有荣光的。

本节也对比了律法那过渡、短暂的性质,以及福音永恒的性质。那废掉的只可以指十诫:「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7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说礼仪方面的律法已废掉,但十诫则仍存在。那么,本节经文足可驳倒其主张。

三12 保罗在本节提到的盼望显出他深信福音的荣光永不会褪色或黯淡下来。由于保罗有这极强的确据,所以他能够大胆讲说。他没有任何需要隐瞒的东西,没有理由要蒙上帕子。今天世上许多宗教,都有一些说是奥秘的事。初信者要被领进深奥的隐秘里。他们要经过一个等级,又进入另一等级。但福音却不然,福音中每一件事都是清楚和公开的。福音中清楚说明救恩、三位一体神、天堂和地狱等教义,并给予完全的确据。

三13 不象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本节的背景可见于出埃及记三十四章29至35节。出埃及记告诉我们,摩西在西乃山与神相会,从山上下来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脸面发光。因着他脸上的荣光,以色列人不敢走近。但他招手叫他们近前来,他们才走近他。然后,他把耶和华对他说的话,象诫命一样向他们颁布。出埃及记三十四章33节说:「摩西与他们说完了话,就用帕子蒙上脸。」保罗在本节解释摩西为何这样做。摩西这样做是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他脸上的荣光是一种渐褪色的荣光。换句话说,神颁赐给他的律法是带着一种短暂的光辉。这光辉当时已渐渐减褪,摩西不想他们看见其结局。摩西并不是要隐藏荣光,而是荣光渐褪。格连特说得好:「摩西脸上的荣光要退去,让另一个脸上的荣光显出来。」(注14)这已在主耶稣基督降临时发生了。结果是新约的职事不需要用帕子蒙着脸。福音的荣光永不会黯淡或褪色。

三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以色列人看不见摩西的行为的真正意义。历代以来,犹太人也是这样。就是到了保罗写这信的时候,他们仍以律法为一个得救的途径,却不接受主耶稣基督。

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换句话说,保罗写这信的时候,犹太人诵读旧约,仍未发现摩西藏在帕子后面,没有显露在他们先祖面前的奥秘。他们不知道律法的荣光是渐褪的荣光,而律法已在主耶稣基督身上应验了。

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原文中并没有「帕子」一词,有解经家就认为在基督里废去的不是帕子,而是旧约。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当人来到基督面前,了解旧约的困难便消失了。何治说得好:

惟有当人看旧约为有关基督的预言和预表时,旧约经文才可被理解。认识基督……能把旧约的帕子除去。(注15)

三15 这里说的象征有些微的改动。在旧约里,帕子是蒙在摩西脸上,但现在帕子是在犹太人心上。他们仍要靠行为来称义,不知道救主已经在各各他山上作成了这工。他们意图靠自己的功劳取得救恩,不知道律法其实是要责备他们,不知道他们应躲进主的膀臂里,寻求怜悯和恩典。

三16 本节他们的心可以指一个犹太人,或指以色列全民。无论那一方,只要他们的心归向主,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帕子就会除去,暗晦亦不复存在。这真理让人明白律法的所有预表和象征,都要在神的爱子、以色列人的弥赛亚身上应验。若所指的是以色列民,则本节是指向将来的日子,到时一群相信主的余民会归向主,正如罗马书十一章25、26、32节所预言的。

三17 保罗一直在强调基督是打开旧约的钥匙。他在这里再次强调这真理,说:主就是那灵。多半译本,包括新英王钦定本,暗示那灵是圣灵。但上下文显示主是旧约的灵,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一九10)。旧约中所有预表和预言都在基督里得着应验。主的灵在那里(注16),那里就得以自由,意思是耶稣基督在那里被看为主或耶和华,那里就得以自由;即从律法的辖制中得释放,读圣经时不再暗晦不明,并得以除去帕子,直接注视主的脸。

三18 在旧约中,只有摩西可以得见耶和华的荣光。在新约下,我们众人都得着权利,可以看见主的荣光。摩西跟众民谈话后,要用帕子蒙着脸,但我们则得以敞着脸。我们因着认罪和离罪,并且向神向自己完全忠诚,便得以敞着脸了。一位资深的印度宣教士曾说,我们必须「放下罪的帕子,放下伪装、做作、不再投入不真实的战线、不作各种妥协、各种中间标准、各种是和非。」

下一步是好象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镜子就是神的话。我们读圣经,便会看见主耶稣的一切荣光。我们仍未能与他面对面相见,只从圣经所返照的去觐见他。

要留意我们所看见的是主的荣光。保罗在这里所想到的并不是耶稣在世上为人的完美品格,而是他现在高升至神右边的荣耀。如邓尼所指出的,基督的荣耀是:

他分享父神的宝座,他是教会的元首,他是神恩惠之丰富的拥有者和赐予者,是世界将来的审判者,各种敌对势力的征服者,并且是他子民的代求者。简言之,他拥有所有君王的威严。(注17)

我们有了复活高升之主耶稣基督的荣耀,便变成主的形状。这是基督徒圣洁的秘诀――全神贯注基督。不是注视自己,那只会带来失败;也不是注视别人,那只会带来失望。而是全心注视主的荣光,我们就愈来愈象他。

这奇妙的改变过程是荣上加荣,那就是从一种程度的荣耀到另一种程度。那并不是即时的改变。没有基督徒曾一下子就有了主的形状。那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紧急转机。那并不象律法那渐渐褪去的荣耀,而是一种不断加添的荣耀。

这奇妙过程的能力是从神的灵而来的――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我们仰望荣耀的主,认识他、默想他、崇敬他,主的灵便在我们生命中行奇妙的神迹,叫我们愈来愈象基督。

达秘指出司提反怎样藉着仰望主而得改变:

我们可从司提反身上看见这样的改变。司提反被人用石头击打,他仰望天上,看见神和耶稣的荣耀。基督曾说:「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司提反看见耶稣在神里面的荣耀,便祷告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基督在十字架上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司提反则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他被改变,有了基督的形象。(注18)

让我们思想一下新约的超越荣耀。在旧约,只有一人面上有荣耀。而今天,基督用宝血买赎了我们,这就变成了神所有子民的权利。而且,我们并不是只在脸上反映神的荣耀,我们众人在新约中实际上是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摩西的脸反映主的荣耀,我们脸上则从里面散发出荣耀来。

这样,保罗便结束了他对新约的深层属灵的解释,以及新约和旧约的对比。


六.清楚地传讲福音的责任(四1~6)

四1 在第四章头六节里,保罗强调基督的每一个仆人都有神圣的责任去将福音信息表明出来。我们不应用帕子蒙着福音,不应把任何东西隐藏或神秘化。所有信息必须清楚、忠实和真诚。

保罗一直谈到神怎样奇妙地使他成为新约的仆人。他现在从这一点开始讨论这思想线。既知道基督徒职分有极大的尊严,象保罗这样的人就不会丧胆。当然在基督徒的事奉里,有许多叫人失望沮丧的事情,但主在每一次有需要时,总会给予怜悯和恩惠。因此,无论什么事情叫人多么沮丧,鼓励往往比沮丧更大。

保罗不丧胆。面对一些似乎不能超越的障碍,保罗不会懦弱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

四2 费廉思的意译给本节加上了色彩:

我们不会说把戏,不会行诡诈,不会不诚实地窜改神的话。我们将真理表明,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

无疑保罗又再想起那些渗入了哥林多教会的假师傅。他们的方法常与邪恶的势力相同,就是无耻地诱人犯罪,狡猾地欺瞒真理,使用诡辩,和在神的话语中搀假。至于不谬讲神的道理,保罗无疑是指这些人最喜爱的游戏――意图把律法和恩典混淆。

使徒保罗所用的方法很不相同。圣经说他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将真理表明出来可以有两种形式。用坦白、可了解的态度直述真理,就是将真理表明出来。我们若在生活上,在别人面前活出真理,让他们从我们身上了解真理,这也是在表明真理。保罗同时用了这两种方法。他传讲福音,他在自己的生活上也顺从福音。他这样做,便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

四3 使徒保罗一直在说他极关心如何把神的真理向人表明。他既教导人,自己也去实行。对一些人来说,福音若是蒙蔽的,那肯定不是神的错,而保罗也希望不是他的错。然而,他知道在他写这信时,也有人不能了解真理。他们是谁?就是那些灭亡的人。他们为何这样受到蒙蔽?答案可见于下一节。

四4 撒但是那罪犯。他在这里被称为这世界的神。他用帕子把不信者的心眼蒙蔽了。他使他们长久留在黑暗中,免得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使他们得救。

在我们的宇宙中,太阳长远是照耀着的。我们并非常常见到阳光,因为太阳和我们之间有东西在阻隔着。福音的光常是照耀着的。神常常设法照耀人的心。可是撒但将很多不同的障碍放在不信者与神之间。那可能是骄傲、反叛、自义、或许多林林总总的事情。这些事情都防碍福音的光照耀人心。撒但就是不希望人得救。

这福音与基督的荣耀有关。保罗在这里向信徒表明的并不是那位拿撒勒的木匠。那不只是两手伸开,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而是受死、埋葬、复活,现今在天上神右边的主耶稣基督。他是信徒相信的对象――天上荣耀的神子。

四5 在本节中,我们看见传道者最坏的和最好的讲题。最坏的讲题是自己,而最好的讲题是主耶稣基督。

显然犹太派基督徒惯于传讲他们自己。保罗远离这一群人。他不会费时在这样没有价值的讲题上。他的主题是基督耶稣为主。他努力把人带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他们愿意向耶稣基督跪拜,并且向他表敬意,以他为他们生命的主。

使徒保罗介绍他自己和同伴是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的。这样,他们有效地把自己和同工隐藏在背景里。他们只是仆人,准备以任何方法把人带到主耶稣面前。

四6 保罗在本节把罪人的悔改与创世时照耀的光作一比较。

起初神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他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

这里保罗是说那起初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那是多么美妙。起初创世时,神吩咐光照出来。在新的创造里,神自己却亲自照在我们心里。这是何等与人靠近!

创世记第一章前部分描绘创世时的图画。神起初创造的人是无罪的。可是罪进入了世界,并带来了黑暗。

福音被传讲时,神的灵运行在人心里,正如他起初创世时运行在渊面上。

然后,神光照这人的心,让他看见他是一个有罪的人,他需要一位救主。「创世记中物质世界的创造以光开始,属灵的创造也一样。神藉圣灵『光照我们的心』,属灵生命便开始了。」(选录)

本节继续解释为何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这句似乎显出神的目的只是让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达秘的新译本建议一个有意思的改变:「使神的荣耀显在耶稣基督面上的知识光照出来。」换句话说,神光照我们的心并非单为给我们知识,而是藉着我们这些知识能光照别人。「我们并不是祝福的终点,而是赐福的媒介。」(选录)

这说法的例证可见于保罗自己的生命。在往大马色的路上,神光照在他心中。他知道他所恨恶的那位,以及他以为已葬在犹太墓中的那位,是那荣耀的主。从那时起,他便往各处传扬那知识之光,就是认识那显在耶稣基督面上的神的荣耀的光。


七.有属天指望的瓦器(四7~18)

四7 论述了讲明福音信息的责任后,使徒保罗在此想到受托传扬这奇妙福音的人。经文中的宝贝是指荣耀的福音信息。另一方面,瓦器是指人脆弱的身体。两者有着极大的对照。福音象一颗美钻,每一个角度都闪烁着光芒。细想这样一颗美钻竟然交托给如此脆弱易碎的瓦器!

破烂瓦器,其貌不美,内藏珍宝,谁能想到?

属天宝藏,绽发光芒――地上圣徒,彰显基督!

脆弱器皿,载着珍宝,历代以来,众所期待,

慷慨之手,赐下丰盛,神的厚礼,独生爱子!

地上圣徒,倒空谦卑,不受注意,不被知道,

作神器皿,圣洁器皿,充满基督,唯独基督!

勿让泥土,遮盖荣耀,勿让自我,防碍光照,

传讲基督,奇妙故事,软弱瓦器,充满主荣耀!

~伯芬

神为何把这宝贝放在瓦器里?答案是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神不希望人使用人类的方法,而是用他自己伟大的能力。因此他刻意把福音信息交托给软弱,并且常是不标致的人。所有赞美和荣耀必须归给创造主而不是受造物。

心里暗自喜乐,主所托付任务,过于我所能作,

如此一来,若做得好,赞美归神,不归于人。

~晓顿

朱伟慈说:

若瓦器夺去宝贝的荣耀,首饰盒比其上的珠宝更引人注目,那必定是出了岔子。若图画比画框次要,若宴会中的器皿取代了食物,那便是一个错误的用意。若「优越的能力」是出自我们,而不是出于神,我们的基督徒事奉便有危险。这等超卓是短暂的,如草一样瞬间便枯毁,被遗忘。(注19)

保罗写本节的时候,显然正想着士师记第七章的事件。士师记记载基甸的军队只带备号角、空瓶和瓶内藏着的火把。军队见了暗号,便要吹角,并打破手中的瓶。瓶子打破后,火把的光便照亮,吓倒敌人。敌人以为基甸有一大队军队,而不是只有三百人。保罗要指出的是,正如在基甸的事件里,惟有军队把瓶子打破,光才会照耀出来;在福音来说,道理也一样。只有当这人的工具被打破,服从主,福音才得以透过我们照得光亮。

四8 使徒保罗随即解释说,由于珍宝放在瓦器里,看来好象是打败了,但另一方面却是永恒的胜利。外表看来脆弱的,但实际上却有不能比拟的力量。他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意思是他长期受到敌人和困难的厄制,但却不完全受阻,仍可自由传讲信息。

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保罗从人的观点看,常不能知道他所遇到的困难可有什么解决方法,然而主从不让他失望。保罗从来不朝着没有出路的死胡同走。

四9 遭遇逼迫,却不被丢弃。有时,他感到敌人已在门外,但主从不丢弃他,使他落在敌人手中。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意思是保罗多次被打至重伤,但主总是把他扶起,并带着荣耀的福音信息离去。

《圣经新释》把第8节和本节改写为:「被包围,但不至寸步难行;不知如何是好,但不至完全绝望;遭人迫害,但没有为神所丢弃;常常跌倒,但从没有给打败。」

我们也许感到疑惑,主为何容许他的仆人遭遇这样的试验和试炼。我们会认为主若使保罗事事顺利,他会服事得更好。但这段经文所说的却相反。按着他奇妙的智慧,他认为让仆人受疾病、痛苦、患难、逼迫、困难、危难之苦,是合宜的。这一切都为要打破瓶子,让福音的光照耀得更明亮。

四10 神仆人的生命常带着死。就象主耶稣活在世上时,常遭遇患难和逼迫,因此那些跟随他脚踪的人,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但那并不表示战败。那是得胜的道路。我们每天受死,别人便得蒙赐福。

惟有这样,耶稣的生命才能在我们身上彰显。耶稣的生并不单指他在世上作为人的生命,也指他现今在天上作为高升之神子的生命。基督的肉身今天不再在世上,世人怎可看到基督的生命呢?答案是当我们基督徒在事奉中受苦,基督的生命就得以显明在我们身上。

四11 这个从死得生的观念在本节中延续。这是我们得以存在的最深奥的原则。我们所吃的肉类是因有牲畜之死,而我们赖此肉得以存活。在属灵的范围里也一样。「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籽。」教会愈受逼迫、患难、击打、追捕,基督信仰就愈得以广传。

然而,我们很难接受这现实。当神的仆人受迫害,我们一般会看这等事情为悲剧。实际上,那是神正常的处理手法,而不是一件例外的事件。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是神所用的方法,为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四12 保罗在此概括他上述的言论,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得以生,是因为他长期受苦害。保罗为了能带着福音到哥林多去,要忍受难以言喻的困难。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信靠了主耶稣,并得着永恒的生命。保罗肉身受苦和蒙受损失,对其它人来说却是属灵的得着。罗伯逊说:「他的死,是叫那些他所服侍的人得益处。」(注20)

每当患病,我们总会向主呼求,求他把我们从病痛中救拔出来,好能事奉他 。也许我们有时应为生命中的患难,并为疾病中的荣耀感谢神,因为在那时基督的能力要临到我们的身上。

四13 使徒保罗一直谈到我们这个受托传福音的器皿是软弱易碎的。那么,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他是否受挫、失望、沮丧?答案是「不」。信心使他能继续传扬福音,因为他知道在困苦的背后有难以言喻的荣耀。

在诗篇一百一十六篇10节,诗人说:「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诗人信靠主,因此他所说的是出自他那深藏心底的信。保罗说他也是如此。他上述的讲论是出自与诗人相同的信心的灵。保罗说:「我们也信,所以也说话。」

保罗所遭遇的患难和逼迫没有使他闭口。那里有真诚的信心,那里就有信心的表达。信心怎能沉默不语?

你若信靠基督,

必须传讲他名;

纵要降卑如尘,

你若爱他,传吧。

你若相信耶稣,

你若接受救主,

惟恐圣灵担忧,

莫迟疑,传吧。

四14 我们若感到奇怪,保罗为何当遭遇危险,甚至性命堪虞,信心也不动摇。答案就在本节。这是他能无惧地传讲基督信息的秘窍。他知道生存并不是一切。他知道所有信徒都有复活的确据。那叫主耶稣复活的神,也必叫使徒保罗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他与哥林多信徒一同站在神面前。

四15 既深信自己必然复活,使徒保罗便愿意忍受各种困难。他知道这等受苦有双重的结果。受苦使哥林多信徒多得恩惠,因而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这两个动机激励保罗放胆说话和行事。他关心的是神的荣耀和信徒蒙赐福。

保罗知道他受苦愈多,神的恩惠就更丰富地赐给别人。得救的人愈多,向神献上的感谢就更多。感谢愈多,神所得的荣耀也愈多。

《当代圣经》的意译似乎捕捉到本节的神髓:

我们所遭受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使更多的人蒙恩,又献上感谢,感谢愈加增,归与上帝的荣耀也就愈多了。

四16 保罗在上文解释他为何愿意忍受各种痛苦和危险,原因就是他面前有复活的盼望。所以他不丧胆。虽然一方面肉体不断衰坏,但另一方面灵里却不断更新,使他能在各种逆境中继续下去。

外体的毁坏已毋须加以解释或说明。这情况在我们身体上是明显的!而保罗在此感到喜乐,是因为神每天为他的事奉加添力量。因此,正如意大利雕刻家米开兰基罗所说:「大理石愈亏损,雕像就愈显出美态。」

艾朗赛解释说:

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的身体每七年便经历一次完全的改变……然而,我们仍自觉是同一个人。我们的个性年复一年,并不会改变,那将要来的更大的改变也一样。这生命好象那尚在幼虫阶段的蝴蝶一样。(注21)

四17 读过使徒保罗所忍受那可怕的苦难之后,我们也许不能理解,为何保罗称这为至轻的苦楚。从某个意义来说,这些苦楚并不轻,相反是痛苦和残酷的。

解释就是这在于保罗所作的比较。这些苦难本身可能是沉重的,但与面前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注22)比较时,就是至暂至轻的。此外,这至轻的苦楚也是至暂的,而荣耀却是永远的。我们从现世的苦楚所学到的功课,会为那将要来的世代带来丰硕的果实。

莫尔赫观察到:「我们在世时有一点喜乐进入我们的心,到那时我们却要进入喜乐里去。在这里只是三数点滴,在那里却是大海汪洋。」(注23)

正如马尔舒指出,本节中有一个金字塔,它不但不会叫爬山者感到疲累,反会为他的灵带来难以言喻的安息和舒泰。


荣耀

重的荣耀

永远重的荣耀

永远极重的荣耀

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注24)

18 本节中的见不单是指肉眼所见,更指人视某一件事为重要的观念。至于那所见的事,并不是人存在的目标。此处说所见的事主要指保罗所面对的困难、试炼和痛苦。这些只是保罗事工中偶发的事;而保罗的大目标是那不见的,可能包括基督的荣耀,信徒所蒙的祝福,和基督忠心的仆人在基督台前要接受的奖赏。

朱伟慈评论说:

第一种看见是视力,第二种看见是洞察力。第一种视力是属血气的,第二种视力是属灵的。第一种辨识所需要的是智力,第二种辨识所需要的是信心……在新旧约圣经中,视力与洞察力的对比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圣经各处都教导我们要认识前者的贫弱与缺乏,以及后者的丰富和宽广。(注25)


八.在基督审判的光中活着(五1~10)

下文跟上文有密切的关系。保罗已谈到他现今所受的痛苦和窘迫,并摆在他前面那将来的荣耀。他面对着死的问题。本段是圣经中较详尽地提到死的经文,并谈到基督徒与死的关系。

五1 使徒保罗在本节谈到我们现在这必死的身体,说这是我们在地上的帐棚。帐棚并不是永久的居所,而是客旅随行的居所。

他谈到死亡时,说是拆毁这帐棚。人死的时候是帐棚被拆毁。身体葬在坟墓里,信徒的灵魂则归到主那里去。

保罗开始本章时谈到他的确据,即他地上的帐棚要拆毁了(由于前一章所提到的受苦),他知道他必得着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注意帐棚与房屋的分别。暂时的帐棚拆毁了,却有一所新的、永存的房屋在天上为信徒预备好了。这是神所造的房屋,意指神是把房屋赐给我们的那一位。

再者,这房屋并不是人手所造的。保罗为何这样说?我们现今的身体也不是人手所造的,他为何要强调我们将来荣耀的身体不是人手所造的呢?答案是不是人手所造指「不属乎这世界」。希伯来书九章11节说得很清楚,经文说:「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属乎这世界的。」保罗在本节所说的是,纵然我们现今的身体适合地上的生活,我们将来荣耀的身体却不属乎这世界。将来的身体是为天上的生活而特别设计的。

保罗又指出信徒将来的身体是天上永存的。这身体不再有疾病、腐朽和死亡,而是永远存在于天家里。

本节似乎指到信徒在死去那一刻便从神手中接受这房屋,但事实并非如此。信徒在基督再来迎接他的教会之前不会得到这荣耀的身体(帖前四13~18)。在信徒身上发生的事是这样的:信徒离世的时候,灵魂会到基督那里去,在那里享受天上的荣耀。他的身体则葬在坟墓里。主再来时,尘土会从坟墓中起来,然后神把它造成一个新的荣耀的身体,与灵魂再次合一。在离世至基督为圣徒再来的时候之间,信徒可以说是处于一种灵魂与身体分离的状态。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不能完全意识到天上各种喜乐和福气。他是有知觉的!

结束本节的注释之前,在此要提到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一句的三种主要解释:

1.天堂本身。

2.死亡与复活之间一种处于中间状态的身体。

3.荣耀的身体。

这房屋不可能是天堂本身,因为经文说那是在天上和「从天上来」(五2)永存的房屋。至于说是处于中间状态的身体,圣经从来没有提到这样一个身体。此外,这不是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永存于天上的,因此不会是处于中间状态的。第三个观点――那房屋是荣耀的复活身体――似是正确的答案。

五2 我们活在现今这必朽坏的身体里常常叹息,因为这身体限制了、防碍了我们属灵的生活。我们极渴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象穿上衣服。

使徒保罗似乎要在本节把象征从帐棚转移至衣服。有解释说由于保罗是织帐棚的,所以知道与帐棚相似的物料可用作衣服。无论如何,显然他是渴望得着荣耀的身体。

五3 本节中的赤身是什么意思?是否指一个人未得救,因而在神面前没有得到公义的遮盖?是否指一个人虽然得救了,却在基督审判台前得不到奖赏?是否指一个已得救的人在死亡至复活之间没有身体,而赤身是指他身体与灵魂的分离?

笔者认为这是指身体与灵魂的分离或没有身体。保罗说他的切望并不是死亡及其后那身体灵魂分离的状态,而是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到时所有已死的人都得到荣耀的身体。

五4 我们在第3节的注释要靠本节来支持。使徒保罗说我们在这现今世上的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换句话说,他不是期待死后与被提之间的状态,那并不是信徒理想的盼望,理想应是被提的时候,信徒要得着一个不会朽坏、不会死亡的身体。

五5 为此培植我们的就是神,他的目的是我们的身体得赎。这是他为我们而设立荣耀计划的高峰。现今我们是灵魂得赎,但到时我们的身体也同样得赎。试想想──神创造我们时已有了这目标──荣耀的状态──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我们怎样能够肯定我们必得着荣耀的身体?答案是他又赐给我们圣灵作凭据。正如前文已解释的,每位信徒都有圣灵的内住,是要证明神给所有信徒的应许都要实现。他是那将要成就之事的凭据。圣灵本身是一个凭据,证明神既已赐给我们一部分,将来我们必得着全部。

五6 就是这些美事的确据叫保罗时常坦然无惧。他知道他仍是住在身内,便是与主相离。这并不是保罗看为理想的状况,但若是他能在这里服侍基督,叫神的子民得帮助,他仍是愿意的。

五7 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足以证明我们是与主相离。我们从没有用肉眼凝望过主。我们只是凭信心见过他。我们仍是住在身内,生命就不比亲眼见主那么亲密了。

五8 本节重拾第6节的思想,并把它完结。保罗既看见那摆在他前面的有福盼望,便坦然无惧。并且他能够说,他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他有着贝纳德称为「思天家病」的症状。

本节好象跟保罗前一句话相矛盾。在前数节,他一直期待着荣耀的身体,但现在他说他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即是他更愿意处于死后和被提之间的身体灵魂的分离状态。

这里并没有矛盾。基督徒有三种可能的状态,只是有一个是他们最喜欢的。他们有现今在世肉身之内的生命;有死后与主再来之间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状态但灵与魂可以有意识地享受与基督同在;最后,是救恩的高峰,主耶稣再来时,我们要得着荣耀的身体。保罗在这段经文中指出,第一阶段是好的,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更好,而第三阶段最好。

五9 信徒应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虽然人的救恩不在乎行为,但将来所得的赏赐则与他对主是否忠诚有直接的关系。信徒应常常谨记,得救在乎信心,赏赐在乎行为。他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却不在乎行为,但得救以后,他们应努力行善,这样便可得着赏赐。

留意保罗无论是住在身内,还是离开身外,都盼望得主的喜悦,意思是他在世的事奉,是为了讨主喜悦,无论他仍在世上,还是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

五10 我们要讨主喜悦的一个动机是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事实上,我们不单是站在那里,更是要显露出来。新英语圣经准确地说:「我们众人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把我们的生命揭露展示出来。」我们坐在医生的诊症室里是一回事,接受他的X光线检查又是很不同的另一回事。在基督台前,我们服事基督的生命将要如实地展示出来。到时要审查的不单是事奉的量,还有事奉的质,甚至是激励我们去事奉的动机。

虽然悔改后,我们仍会犯罪,影响我们的事奉,但在这严肃的时刻,基督不会审判信徒的罪。这些罪的审判已在二千年前进行了,当时主耶稣背负着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已为我们完全还清了罪债,因此神不会再审判那些罪(约五24)。在基督台前要受审的是我们对主的事奉。那审判并不关乎得救与否;得救已是一个确定的事实。到时的判决是关乎我们得到或失去赏赐。


九.保罗在事奉上问心无愧(五11~六2)

五11 一般对本节的解释是,由于保罗知道神对罪之审判的可怕,以及地狱的可怖,因此他到处劝人接受福音。虽然这样说是对的,但相信并非这段经文的主要解释。

保罗谈到主在未信的人是可怕的,并不及他提到主的可敬可畏;他就是因此而努力服事主并讨主喜悦。在神面前,使徒保罗知道他自己的生命是坦然的。但他也希望哥林多信徒知道他在福音事工上的忠诚。因此,他实际上是说:

我们既知道主的可畏,便劝人相信我们是忠心而诚实的基督工人。但无论能劝服人与否,我们在神面前都是显明的。我们盼望这在你们哥林多信徒的良心里也是显明的!

这解释似最切合本段的背景。

五12 保罗马上想到他刚才所说的,可能被误解为自夸。他不希望任何人以为他乐于这样做!因此他补充说,我们不是向你们再举荐自己。这并不表示他曾向他们举荐自己,只是有人一而再地这样控告他。他在此是想使他们不再有这种观念。

那么,他为何这样花费唇舌为其事工辩护?保罗的答案是:「乃是叫你们因我们有可夸之处,好对那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有言可答。」他并不喜欢举荐自己。他知道在哥林多的圣徒中,有假师傅正在尖刻地批评他。他希望信徒知道怎样回应这些针对他的攻击,因此他为信徒提供资料,以致他再受抨击时,他们知道怎样替他辩护。

他描述他的批评者为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比较撒上一六7)。换句话说,他们只有兴趣看人的外表,而不看内心的真诚。他们看重外在的表现或善辩或表面的热诚。「对形式主义者来说,外在的表现就是一切,内心的真诚却毫不重要。」(选录)

五13 本节似乎暗示有人曾指责使徒保罗是癫狂的,是狂信者,或是精神错乱了。他不否认他是活在一种邓尼称为「属灵兴奋」的状态中。他只是说,他若果颠狂,是为神。他的批评者认为是疯狂的行为,实际是他全心为主所致。他为了神的事而热心。另一方面,他若果谨守,就是为了哥林多的信徒。总而言之,本节是说保罗的行为可从两方面来解释:那是为神而发热心,或为了信徒的好处。在两种情况下,他的动机都不是自私的。批评他的人可以这样自夸吗?

五14 研究保罗生平的人,没有不惊讶他为何能够这样不眠不休不自私地事奉。他在这里──保罗书信中一段最伟大的经文──提供了答案: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

这里基督的爱是指基督给我们的爱,还是我们对基督的爱?毫无疑问,那是指基督给我们的爱。我们懂得爱的唯一理由是基督先爱我们。他的爱激励我们、推动我们,就如我们在逛年宵的人丛中被推着走一样。保罗默想着基督奇异的爱时,他不能自己,象被推着走一样要事奉这位奇妙的主。

既是替众人死,耶稣便作了我们的代表。他受死的时候,我们众人──在他里面──就都死了。正如亚当的罪成为其后裔的罪,基督的死,同样也成为那些相信他的人的死(罗五12~21;林前一五21、22)。

五15 使徒保罗的论点是无法反驳的。基督替众人死了。他为何要替众人死?就是为了叫那些藉着信靠他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他而活。救主为我们受死,不是为了使我们可以继续按我们的意思活在自私而不足取的生活中。他为我们死,是叫我们甘心乐意地为他而活。邓尼解释说:

基督为我们死,在爱中为我们成就了大事,以致我们可以属乎他,永远只属乎他。使我们成为属他的人是基督受死的目的。(注26)

五16 也许保罗在这里是重提第12节。他形容批评他的人是一些凭外貌、不凭内心夸口的人。现在他重申这题目,指我们来到基督面前,就是新造的人。从今以后,我们不再用属血气、属地的方法,根据外表、人的荐信或种族来判断别人。我们看每一个人都是基督为他受死的宝贵灵魂。他补充说,虽然他也曾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即看他只是一个人,但保罗现在不再这样认识他了。换句话说,看基督为拿撒勒村里、邻家的一个人,甚至是世上的弥赛亚,这是一回事;而看他为现今在神右边那荣耀的基督,又是颇不相同的一回事。我们今天透过主耶稣在圣经的启示来认识他,跟他当代单按外貌认识他的人相比,我们对主的认识就来得更亲切、更真实了。

史大卫评论说:

虽然使徒保罗曾跟犹太人一起盼望一个世俗的弥赛亚,但他现在已得以高瞻远瞩。在他来说,基督是那位复活得荣耀的救主,不是按着肉体,而是按着心灵而得知;不是透过历史传统,而是透过现今生命的相交。(注27)

五17 若有人在基督里,即得救了,他就是新造的人。悔改归主之前,人也许会根据人类的标准来评论别人。但现在一切都已改变了。旧的判别方法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本节经文是初信者所喜爱的,也常在个人见证中引述。有时断章取义地引述,会给人一个错觉。听者很容易会以为一个人得救后,一切旧习性,一切罪恶的思想和淫相都会永远消失,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实实在在变成新的。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本节所形容的不是信徒的行为习惯,而是他的身分。留意经文说若有人在基督里。在基督里是整段的钥词。在基督里,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可是,「在我里面」,这一切仍未是完全真实的!然而,当我的基督徒生命成长时,我就决意在言行上愈来愈跟我的身分相符。有一天,当主再回来时,两者便可以完全一致了。

五18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是一切的源头和创造者。人并没有可夸的。这位神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

这着名的与神和好的圣经教义可见于《新简明圣经字典》:

藉着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代死,神在恩典中把因罪引起的、神自己与人之间的鸿沟除去了,使万物透过基督,可以蒙他喜悦。信徒透过基督的死,已经与神和好了,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无可指摘的(新造的人)。基督活在世上时,神是在基督里,使世人与自己和好,不把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但现在神的爱已在十字架上完全彰显出来了,见证已遍及全球,恳求世人与神和好。这一切的目的是神可从人身上得到喜悦。(注28)

五19 与神和好的职事,这里解释为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这句话,两者都是合乎圣经的。首先,我们可看神在基督里是指主耶稣基督的神性。这肯定是真确的。但我们也可看其意思为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换句话说,神是在叫世人与他和好,但他是透过主耶稣基督的位格来做的。

无论我们接受那一个解释,事实显而易见,就是神正活跃地藉着除罪来消除自己与人类之间的隔离。神并不需要和解,但人却需要与他和解、和好。

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初次阅读时,本节似乎谈到普世的救恩,即透过基督的工作,所有人都已得救。但这说法跟圣经其它经文并不一致。神确实已提供一个方法,使人的过犯不再归到自己身上;这方法虽然人人都可使用,但只有在那些在基督里的人身上才有效。未得救的人的过犯必定归给他们,但这些人接受信靠主耶稣为救主那一刻,便得以在基督里被看为义,罪过得以涂抹。

除了和好的工作之外,神又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他的仆人。换句话说,他已赋予他们奇妙的权利 ,把这荣耀的信息传给各地所有的人。他并没有把这么神圣的任务赐予天使,而是赐予贫穷、软弱的人。

五20 使徒保罗在前一节说神已将和好的信息交托给他,并差他到各处把这信息传与世人。从本节至六章2节,我们读到的可说是和好之话语的概要。换句话说,保罗是让我们得闻他飘洋过海、穿州过省 ,向未得救的人传讲的信息。我们必须留意一点,保罗在这里并不是劝哥林多信徒与神和好,他们已经是在主耶稣里的信徒了。他是告诉哥林多信徒说,那就是他到处向未信者传讲的信息。

大使是一个国家的代理人,他在外地代表着本国的君王。保罗常谈到基督徒的职事是一个尊贵的呼召。他在这里把自己比作使者,由基督差派到我们所在的世上。他是神的发言人,神藉他劝世人。对一位使节来说,这说法似乎颇为奇怪。我们一般不会认为使节要劝人,然而,那就是福音的荣耀;在福音中,神实际上是曲着膝,带着泪眼来恳求人与他和好。若有任何敌意,那只是在于人的方面。神已把他自己和人之间相交的障碍除去了。主已作了他所能作的。人必须放下叛逆神的武器,停止他们固执的顽抗,并且必须要与神和好。

五21 本节给我们提供了与神和好的教义基础。神怎样使和好成就?他怎能接受到他面前来悔改相信他的罪人?答案就是主耶稣已有效地处理了人整个罪的问题,因此我们现在可以与神和好。

换句话说,神使基督替我们成为罪──基督并不知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我们必须小心任何指称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本身实在成为了罪的说法。这种见解是错误的。我们的罪是搁在他身上,但却不是在他里面。这事的实情是神使他成为代替我们的赎罪祭。我们信靠主,神便看我们为义的。律法的要求已由这位代赎者完全满足了。

这位不知罪的竟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这不知义的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这是何等宝贵的真理。神赐下这样无限的恩典,实在没有任何话语足以感谢他。

 

下一页